傳承創新  同心惠民
機電工程署鑽禧誌慶

機電工程署(機電署)一直堅守崗位,精益求精,與香港風雨同舟75載。由提供日常服務,以至面對疫情肆虐、疫後復常、極端天氣等各種挑戰,我們均竭盡所能全力支援客戶,利惠市民。機電署75周年的主題為「傳承創新 同心惠民」,我們不但努力不懈地促進知識傳承和培育機電專才,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創科)的應用,與客戶部門攜手服務社會。

機電署75周年典禮

為慶祝75周年鑽禧誌慶,我們於11月30日舉辦機電署七十五周年典禮,除了紀念部門這個重要的里程碑,亦為12月1日至3日舉行的機電75周年同樂日揭開序幕。當天,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擔任典禮的主禮嘉賓,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先生、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先生、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女士、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先生,以及多位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的首長及代表、機電業界代表、本地及內地策略伙伴等亦蒞臨出席。

陳茂波先生致詞時表示,機電署一直肩負機電安全和能源效益方面的規管工作,並在香港面對挑戰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期望機電署繼續以靈活創新的精神,推動香港發展成更宜居的綠色智慧城市。機電署署長彭耀雄先生致詞時亦表示,機電署75年來堅守「以客為本、以民為先」的信念,致力服務市民和客戶部門,並在能源效益、創新科技及人才培訓方面積極尋求突破。機電署會秉承優良傳統,傳承經驗和技術,繼續提供優質服務。

在周年典禮當日,嘉賓亦參觀機電署75周年主題展覽、機電業界展覽攤位、「機電創科專區」內策略伙伴的展覽,以及本署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獲獎項目等,從而了解機電署的日常工作、過往多年的不凡旅程,以及我們與業界在創科路上的成就。

機電署75周年與民同樂

在為期三天的機電署75周年同樂活動,我們為市民預備了多姿多彩的機電之旅。12月1日,數百名中、小學生參加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工作坊、虛擬實景體驗活動、攤位遊戲等,從中增進了對機電知識的興趣。12月2日至3日的機電75周年同樂日有各色各樣的活動,讓市民大眾加深對機電安全、節能減排和創新科技應用的認識。精彩內容包括機電「智」識工作坊、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北廠)導賞團、機電之旅(虛擬實境遊戲)、政府車輛展示,以及參觀機智「元」區、「機電創科專區」和智能貨倉。公眾同樂活動連同11月30日的75周年典禮,共有約15 000人參與,反應熱烈。

機電署75周年紀念冊已經出版,內容涵蓋部門多年以來的重要里程和成就。請登入網址(https://bit.ly/75a_booklet)詳閱。

迎難而上  竭誠為民
颱風暴雨下緊急搶修公共機電設施

今年接連出現極端天氣事件,先有超強颱風「蘇拉」,後有世紀暴雨,導致多區的機電設施受損,為公共服務帶來嚴峻挑戰。機電署的專業團隊上下一心,積極面對緊急情況,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靈活迅速地應變,成功守護公共機電設施和保障市民安全,並於最短時間內協助恢復社會的正常運作,體現「同心惠民」的精神。

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

當本港遇到緊急事故,例如惡劣天氣、自然災害等,機電署會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全天候監察本港主要公共機電設施的運作。在9月1日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前,我們已啟動控制中心,做好準備嚴陣以待,並且首次採用兩組人員執勤的模式,由兩名高級工程師和兩名工程師一起當值。隨後9月7日深夜,特大暴雨突然來襲,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控制中心再次迅速啟動。當時我們與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時刻保持聯繫,並協調機電署內部各團隊的工作,為社區和客戶即時提供緊急服務,搶修受損的公共設施,以確保機電設備繼續及安全運作。

搶修交通設施  協助恢復社會正常運作

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期間,全港有60多個路口的交通燈組出現嚴重故障,並有多於100組的交通燈設施受損。惡劣天氣為搶修工作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嚴重暴雨當日,多區的公共設施被水淹沒,機電署迅速派員前往行人及行車隧道進行搶修工作。其中位於紅磡溫思勞街的行車隧道因水浸而一度封閉,當時隧道積水已漲至工作人員胸口位置。待泵車把水抽走後,維修隊伍隨即進入隧道搶修設施,隧道遂於當天晚上重開。復修工作得以迅速完成,有賴團隊努力不懈,不懼困難盡心工作。

謹守崗位  危急情況全力支援

世紀暴雨亦令政府飛行服務隊啟德分部辦公室及飛機庫因雨水倒灌而出現嚴重水浸。機電署即時派員到場了解情況,並着手處理受影響的設施和雨水倒灌的問題。當時天氣情況惡劣,全港多處交通癱瘓,令支援工作極具挑戰。全賴機電署定期舉行突發事故演習,而且團隊累積了豐富的實務經驗,他們即時應變,齊心協力為政府飛行服務隊妥善解決問題,最終讓服務隊可恢復如常運作。

此外,極端天氣導致多區道路嚴重水浸,部分政府車輛拋錨,停在道路上,影響交通。由於牽涉的車輛較多,負責移走車輛的承辦商初期也應接不暇。我們密切留意情況,積極與承辦商協調和分工合作,盡快把故障車輛移至機電署各維修站進行維修,令路面交通恢復暢通。

分秒必爭進行測試改裝  助應急醫院順利開展服務

2022年年底,中央政府把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應急醫院)移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營運管理。隨後,機電署在2023年1月4日及5日進行技術交接。2023年1月13日,醫務衞生局(醫衞局)與機電工程營運基金簽訂為期五年的服務水平協議,委託營運基金為應急醫院的機電設施及醫療儀器提供維修保養服務。

為了讓應急醫院盡快投入服務,機電署迅速調配具備不同技能的人手,為院內的機電系統和設施進行測試。2023年3月底,機電署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基礎測試及校驗,包括電力系統安全測試、負壓系統氣壓調節、緊急發電機和電力緊急切換測試,以及就消防設備、供水設施、緊急呼叫和中央廣播系統等進行的相關工作。儘管時間緊迫,機電署人員仍然竭盡所能,羣策羣力克服困難,並一絲不苟處理每個細節。最終所有工作在限期前妥善完成,應急醫院得以如期於2023年4月25日正式啟用,並於同日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作為首階段營運項目,在減輕公立醫院壓力的同時,惠及更多病人。

應急醫院啟用後,為配合其次階段服務計劃,機電署為該院改裝內視鏡及設備消毒室的抽風系統、修復及調校負壓系統、加裝及改建供電設施和插座、新增獨立自動門系統,以及加裝緊急照明系統等多項機電設備。最終微生物化驗室及睡眠測試中心的各項改裝及調試工作順利完成,微生物化驗服務得以於2023年10月3日投入運作,而內視鏡檢驗服務及睡眠測試服務亦於10月31日順利展開。全賴機電署團隊高效幹練,展現專業服務精神,並與相關交接單位衷誠合作,這個項目方能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

公眾泳池引入再生介質過濾系統  既改善水質又節省資源

機電署作為政府的「創新促成者」,一直致力與客戶共同協作,以客為本,推動創新服務。我們最近其中一項舉措是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的荔枝角公園游泳池引入再生介質過濾系統,以提升游泳池的過濾能力及效率,優化池水水質。

該系統採納再生過濾技術,以珍珠岩作為過濾介質,能過濾小至一微米的雜質,過濾效能卓越。該系統也省卻了傳統沙缸過濾器採用的反沖洗流程,因此可減少用水及用電量,工作人員亦無需在密閉空間工作,有關風險大大降低。此外,該系統佔用的空間較小,大幅縮短更換工程所需的時間,減少對公眾服務的影響。

這項游泳池升級項目是我們與康文署的協作成果,充分體現了機電工程營運基金第三個五年策略計劃中的「提供以客為本創新服務」和「加強多方創新協作」兩大策略。我們通過為客戶提供創新方案,協助提升服務質素,並讓公眾了解創新科技的發展及應用,以及輔助創科方案落地。未來,我們會再接再厲,落實更多創科方案,利惠市民。

如欲了解第三個五年策略計劃的詳情,歡迎瀏覽專題網頁http://5yearplan.emsd.gov.hk,以及訂閱電子通訊以獲取計劃的最新消息。

人事廣角鏡

李志良先生由2023年10月1日起獲委任為署理機電工程署助理署長/1,領導機電工程營運基金的邊境及運輸工程部和保安及車輛工程部,為客戶部門在機場、邊境管制站、運輸設施及紀律部隊設施等場地,提供與機電、電子、屋宇裝備系統及車輛等有關的操作、維修保養、顧問及工程管理服務。

機電署專業團隊屢獲殊榮

機電署多年來一直致力為客戶提供優質機電工程方案和卓越服務,優秀表現屢獲表揚。2023年,機電署團隊再次憑藉專業超卓的服務和高效創新的技術方案,贏得多個獎項。承蒙各界認同,機電署會繼續努力不懈,提升服務質素和公共服務效能,貢獻社會。

由機電署研發的「偏遠地區遠足人士的定位追蹤系統」,在2023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榮獲智慧出行(智慧旅遊)銀獎;而我們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AI賦能輕量級可適應性物聯網入侵檢測防禦系統」項目,在該賽事獲得商業方案(商業及公營機構)銅獎。

在第21屆國際傑出顧客關係服務獎,機電署榮獲第一屆國際大灣區傑出顧客關係服務創新領袖獎的三個獎項,包括2023年最佳人工智能科技服務(政府部門)、2023年最佳區塊鏈解決方案(政府部門),以及2023年最佳物聯網項目(政府部門),成為首個獲得此等殊榮的政府部門;另外,機電署兩位高級工程師及兩位工程師勇奪個人獎項。

機電署工程師鄭文意女士及工程師梁嘉俊先生獲頒2023年申訴專員嘉許獎公職人員獎,表揚他們的傑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