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年對規管服務來說是成果豐碩的一年,儘管香港在2022年年初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嚴重影響,我們仍達成了許多里程碑。本文會闡釋規管服務年內在六個主要策略範疇的成績和未來計劃。
年內,規管服務一如以往,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我們的工作包括支援建設社區隔離與治療設施、執行「圍封強檢」行動,以及支援與疫情爆發有關的調查工作。在執行所有這些抗疫任務時,我們都與營運基金及其他政府部門的同事並肩攜手。事實上,「同心互勵」是我們所有服務的核心理念。我們相信同理心不僅對抗疫重要,對落實高效的規管方案,切合市民實際所需,也同樣重要。
數碼化與創科:通往未來的鑰匙
今時今日,創新科技(創科)是開啟美好未來的鑰匙,規管服務也緊貼時代步伐,把日常運作和服務數碼化。年內,我們推出多項新服務,包括流動應用程式、電子牌照服務、電子表格和線上持續專業進修課程與平台等,為業界提供高效服務,以配合政府的「精明規管」及「精簡政府服務」計劃,並充分發揮機電工程署(機電署)作為政府「創新促成者」的角色。
截至2022年3月,規管服務已率先推出45項網上註冊申請服務,並在2022年6月推出150多種「電子表格」和八類具備動態二維碼防偽功能的「數碼機電牌照」。使用這些數碼工具不但節省時間和成本,在疫情期間更能減低感染風險,深受機電業界歡迎。
我們亦積極鼓勵受規管者採用創科方案提升安全表現。作為規管機構,我們主動多走幾步,積極開展創科項目,向受規管者示範如何通過智能技術提高安全水平,並推動他們做得更多。我們還希望以身作則,鼓勵企業和製造商研發更多有潛力的創科項目,幫助業界加強安全。
港鐵有限公司(港鐵)就是好例子。港鐵如能持續提升鐵路安全,可令全港數百萬乘客受惠。我們於2021年發起與港鐵公司合辦創科論壇,探討怎樣應用實時鐵路系統監察等智能科技,以提升鐵路維修保養質素和營運安全。
那次的論壇後來逐漸發展為雙方定期的創新交流峰會,我們鐵路科和港鐵高層人員均積極參與,交流創科知識與經驗。雙方更合作進行多項先導項目,包括為鐵路軌道系統進行預測性維修保養的人工智能方案,以及用以監測路軌範圍及外來異物的光學雷達實時監察方案等。由於與港鐵合辦的創科論壇成效極佳,我們正考慮以類似模式,與其他公共事業機構進行創科交流。
此外,我們善用政府科技統籌(整體撥款)的資金,以提升公眾安全為目標,進一步與初創企業和研究機構合作,進行創科項目研發和生產原型樣品。舉例而言,我們與一家初創企業合作研發的「智能數碼自動梯監測系統」,運用經過改良的扶梯梳齒板、光纖傳感器、無線射頻辨識和雲計算技術,為自動梯進行智能實時安全監察和預測性維修保養。該系統不單在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金獎,更已於多個政府和私營場所合共15台自動梯進行測試,包括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系統運作理想,在試驗期間,從沒發生因自動梯設備故障而引致的事故。
「智能數碼自動梯監測系統」其實是規管服務「人工智能光纖傳感梳齒板」項目的加強版,後者也曾於2021年的日內瓦發明展比賽贏得金獎。我們歡迎受規管者及機電業界人士,在日常營運中採用我們以科技統籌(整體撥款)研發的上述及其他項目。
更積極致力實現碳中和
氣候變化是迫切的全球議題,嚴重影響天氣和民生。2021年10月,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並配合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的承諾,勾畫出本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措施。
我們的能源效益事務處在能源效益和節能方面經驗豐富,因此我們既有責任也有能力支持政府實現碳中和的工作。事實上,機電署是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跨部門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督導委員會的成員之一。我們一直就各種策略提供意見,例如怎樣推動社會更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沿海地區關鍵基建設施在面對超級颱風和其他極端天氣時,應採取什麼緩解風險的措施等問題,提供專業支援。
研究如何使用新的零碳能源,是我們碳中和工作的重要環節。氣體標準事務處在規管氣體安全方面饒富經驗,積極參與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碳中和專責小組」,致力推廣使用潔淨燃料,並正協助進行有關在本港使用氫氣作為巴士和重型車輛燃料的可行性研究。
由於香港現行法例並未就使用氫為燃料作出規定,因此我們成立了有關使用氫的內部工作小組,對氫氣供應鏈進行相關風險評估、擬訂安全標準草案、研究如何修改現行法例以制訂氫燃料規管制度,以及研究如何處理跨境氫能貨車的規管問題。政府計劃於2023年年底開始為期12個月的氫能汽車測試,將會涵蓋巴士、重型車輛和垃圾收集車。氣體標準事務處已成立兩支新團隊,負責落實有關工作。
減碳工作的另一個環節,是以更進取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建築物,尤其是商業樓宇的能源表現。《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已訂立目標,本港商業樓宇至2035年,要比2015年減少15至20%的用電量,隨後更要減少30至40%用電量。只有加強商業樓宇的節能措施,才能達標。
年內,能源效益事務處檢視了《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並考慮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現行法例,要求商業樓宇於進行每十年一次的強制性能源審核後,必須按在審核過程中找出的能源管理機會執行節能措施,提高建築物能源表現。其他研究推行的措施包括要求加密進行能源審核,以及強制披露建築物能源消耗指標。另外,我們還會考慮禁止銷售最低節能表現級別以下的訂明電器,換言之,在「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的某個指定能效級別或以下的產品,日後可能不准在港出售。
我們減碳工作的第三個範疇是優化區域供冷系統的表現。在能源效益事務處於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東)、古洞北及洪水橋/厦村等新發展區規劃及興建更多區域供冷系統的同時,我們積極營運啟德發展區域供冷系統,並持續累積系統操作經驗,以及蒐集更豐富的能源表現數據,以聚焦探索如何可更廣泛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方案,不斷優化區域供冷系統機組的能源績效。
深化「治未病」文化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機電安全也不例外。規管服務一直透過多種措施,包括進行以風險為本的巡查、宣傳和公眾教育,以及在需要時主動加強進行機電設施重點安全檢查等,致力建立「治未病」的文化。我們的努力繼續成效卓著,年內大部分類型的機電事故的數目都維持平穩或略為減少,例如氣體事故就由2020年的179宗,下降至2021年的176宗,再創歷史新低。
然而,打個醫學比喻,身體沒有病徵並不一定代表健康。近期某些意外事故,例如一位長者乘客在港鐵站洗手間內昏迷數小時後不幸離世,以及元朗中電電纜橋火警意外,都值得我們反思,即使事故看似極不可能發生,或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意外,我們都必須時刻警惕,提高對風險的敏感度,防範和杜絕意外事件。
我們正是本着這種精神,在年內推出了多項新措施,包括推動在村屋安裝共用的中央石油氣供應系統。目前,村屋用戶大多自行訂購石油氣瓶供氣,並自行個別儲存氣瓶,或會因多個用戶同時過度儲存而導致不必要的安全風險。
我們於年內走訪了34條村的3800多幢村屋,就用戶的石油氣需求和用氣習慣進行抽樣調查,現正提倡村屋用戶使用中央石油氣供應系統。我們也藉此機會向村屋住戶解釋新系統的好處,讓居民明白使用新系統不但更加方便,也可避免個別用戶在石油氣未用盡時已更換氣瓶而造成浪費。明年我們更會就新建的村屋推廣中央石油氣供應系統。儘管村屋儲存石油氣瓶從未引致任何事故,我們仍主動出擊推動新措施,這正是規管服務以積極手法提升安全的一例。
另外,我們會繼續透過部門將於2022/23年舉辦的內部活動,例如「員工激勵計劃」的「治未病」建議書比賽,鼓勵員工提出如何在部門日常工作中預防意外的新構思,並為業界和市民提出預防意外建議,目的是鼓勵員工甚至每個人,在意識到可能發生意外時儘管說出來,特別是幾乎發生事故的情況。這樣才能及早消除風險,阻止事故發生。
為機電業吸引新血爭取更大認同
培育新血及改善機電從業員的晉升階梯,對機電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2021年,我們除了繼續舉行和參與各種為青年人而設的活動,吸引更多新血入行外,更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作,促成升降機/自動梯行業的註冊工程師可透過新設途徑取得《工程師註冊條例》(第409章)所訂明的註冊專業工程師資格。這項突破是年內另一重要工作成果。
在機電署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共同努力下,後者把升降機/自動梯工程行業從業員的技能和知識,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的資歷要求作配對,並於2022年1月發布了兩份指引,為行業從業員提供清晰途徑,闡明升降機/自動梯註冊工程師可以申請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的企業會員,並在取得學會專業會員資格後,再累積一年的本地工作經驗,從而成為註冊專業工程師。這是提升註冊工程師專業地位的重要里程碑,有利升降機/自動梯行業的長遠發展。我們已在多場研討會和透過其他業界宣傳渠道,積極向從業員和工程系畢業生介紹相關指引。
我們將於2022/23年推出另一新猷,為註冊氣體裝置技工發出新的技工註冊卡,讓氣體標準事務處能及時更新註冊氣體裝置技工的記錄,並於發出新卡後每五年換卡一次,同時更新記錄,而無須修改現行法例。更換新卡純屬自願性質,費用全免。註冊氣體裝置技工還可申請備有動態二維碼防偽功能的電子技工卡,方便市民掃描卡上的二維碼,以核證註冊氣體裝置技工的註冊資料。業界對這項新服務十分期待,我們預計服務推出時,反應會相當踴躍。氣體標準事務處也會於來年推出新的自願性持續專業進修計劃,協助註冊氣體裝置技工加強專業及技術知識。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們為參與「採電學社」計劃的小學開發了一套STEAM(即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材套,令人鼓舞。教材套旨在透過互動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可再生能源,並激發他們對潔淨能源與低碳生活的興趣。我們已於2021/22學年完成製作教材套,學校在2022/23學年即可使用。
教育局也參與我們製作教材套的工作,協助增潤教材內容,使之符合小學常識課程指南的指引。我們很高興這套「採電學社」教材有機會納入小學課程內,而教育局的認可會增加教材對學生的影響力。
我們以「同心互勵」的態度,幫助業界加強實力、提升專業資格和爭取更大認可,上面只是部分例子。事實上,正如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講話中指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我們會本着這種精神,繼續與年青人保持聯繫接觸,促進年青人在機電業發展和向上流的機會。
與內地及國際合作的里程碑
我們於2021/22年在國際合作方面達致里程碑,兩位機電署高層人員獲選為2021至2023年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能源工作組的領導,二人分別擔任能源工作組副主席,以及能源效益和節能專家小組主席。他們作為香港代表,其任命有助提升香港在亞太區節能工作的形象,並突顯本港的貢獻。
我們還開展了兩個由亞太經合組織撥款資助的項目,其一是研究亞太經合組織區內七個都市化城市(包括香港)減少能源強度的關鍵成功因素;另一項目則研究如何建立重新校驗能力。由於競爭激烈,成功獲得撥款資助是令人鼓舞的成績,大會對項目的質素也期望極高。
規管服務多年來與內地對口單位保持聯繫,尤其與中國海關總署更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成功合作的例子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通報機制,透過有關機制,可查找進口本港的不合規電器和氣體爐具,並進行跟進工作。
在2021/22年度,我們與深圳海關和拱北海關建立了機構合作網上平台,以密切監察由廣東進口本港的石油氣的質素。年內,我們與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也建立了燃氣安全交流平台。
能源效益事務處與中國海關總署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就內地與香港的能源標籤技術評估要求和評級原則,研究進行互認。此外,一般法例部則參與起草《在用電梯安全評估規程 — 曳引驅動電梯》參考標準文件的研究工作;這份文件是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為粵港澳大灣區彙編結集的其中一章。
規管服務的策略方向之一,是「積極融入大灣區以至全國發展和參與國際協作」,這不但與我們致力拓展內地及海外合作關係的做法一致,也跟習主席7月1日的講話相呼應,他表示「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待疫情緩和,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時,我們會重啟各種實體交流和培訓活動。另一優先項目是往訪近鄰廣東和北京與上海的氫設施,進一步觀摩了解氫能電池汽車和相關基建系統。
同心互勵
無論是支援抗疫、執行日常規管工作、進行創科項目或是與本港和海外持份者聯繫合作,所有規管服務的共通點,是關顧市民的安全和福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機電署每年舉辦「好人好事嘉許計劃」,對作出激勵人心的好事及熱心服務社會的員工予以嘉許,可培養以人為本和服務社會的關懷文化。
來年展望
作為政府的「創新促成者」,我們計劃於2022/23年發布的規管服務「抱負、使命和信念」聲明中,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我們還會推出新措施,鼓勵創科發展,精簡工作流程,支援政府近期的重組工作,努力實現碳中和,以及加強與大灣區的聯繫。
我們也希望加快安全使用氫作為燃料的工作,推出更積極進取的碳中和措施,並鼓勵業界即使在疫情減退後,仍繼續使用各種電子牌照和數碼化服務。
過去一年本港在疫情下充滿挑戰,我們要感謝全體員工竭誠提供卓越服務,特別是在各項抗疫工作表現出色。我們也感謝決策局和其他政府部門指導和配合,以及受規監管者努力不懈。一如既往,我們必須感謝業界伙伴、學者、專業團體、非政府組織、培訓和研究機構以至市民大眾支持。我們也幸得內地和海外伙伴鼎力合作,分享經驗,謹致謝忱。
規管服務既有明確目標,也得到持份者全力支持,期望來年再有長足發展,續創佳績。
潘國英
機電工程署副署長/規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