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年对规管服务来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尽管香港在2022年年初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第五波疫情严重影响,我们仍达成了许多里程碑。本文会阐释规管服务年内在六个主要策略范畴的成绩和未来计划。
年内,规管服务一如以往,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我们的工作包括支援建设社区隔离与治疗设施、执行「围封强检」行动,以及支援与疫情爆发有关的调查工作。在执行所有这些抗疫任务时,我们都与营运基金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同事并肩携手。事实上,「同心互励」是我们所有服务的核心理念。我们相信同理心不仅对抗疫重要,对落实高效的规管方案,切合市民实际所需,也同样重要。
数码化与创科:通往未来的钥匙
今时今日,创新科技(创科)是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规管服务也紧贴时代步伐,把日常运作和服务数码化。年内,我们推出多项新服务,包括流动应用程式、电子牌照服务、电子表格和线上持续专业进修课程与平台等,为业界提供高效服务,以配合政府的「精明规管」及「精简政府服务」计划,并充分发挥机电工程署(机电署)作为政府「创新促成者」的角色。
截至2022年3月,规管服务已率先推出45项网上注册申请服务,并在2022年6月推出150多种「电子表格」和八类具备动态二维码防伪功能的「数码机电牌照」。使用这些数码工具不但节省时间和成本,在疫情期间更能减低感染风险,深受机电业界欢迎。
我们亦积极鼓励受规管者采用创科方案提升安全表现。作为规管机构,我们主动多走几步,积极开展创科项目,向受规管者示范如何通过智能技术提高安全水平,并推动他们做得更多。我们还希望以身作则,鼓励企业和制造商研发更多有潜力的创科项目,帮助业界加强安全。
港铁有限公司(港铁)就是好例子。港铁如能持续提升铁路安全,可令全港数百万乘客受惠。我们于2021年发起与港铁公司合办创科论坛,探讨怎样应用实时铁路系统监察等智能科技,以提升铁路维修保养质素和营运安全。
那次的论坛后来逐渐发展为双方定期的创新交流峰会,我们铁路科和港铁高层人员均积极参与,交流创科知识与经验。双方更合作进行多项先导项目,包括为铁路轨道系统进行预测性维修保养的人工智能方案,以及用以监测路轨范围及外来异物的光学雷达实时监察方案等。由于与港铁合办的创科论坛成效极佳,我们正考虑以类似模式,与其他公共事业机构进行创科交流。
此外,我们善用政府科技统筹(整体拨款)的资金,以提升公众安全为目标,进一步与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创科项目研发和生产原型样品。举例而言,我们与一家初创企业合作研发的「智能数码自动梯监测系统」,运用经过改良的扶梯梳齿板、光纤传感器、无线射频辨识和云计算技术,为自动梯进行智能实时安全监察和预测性维修保养。该系统不单在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荣获金奖,更已于多个政府和私营场所合共15台自动梯进行测试,包括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系统运作理想,在试验期间,从没发生因自动梯设备故障而引致的事故。
「智能数码自动梯监测系统」其实是规管服务「人工智能光纤传感梳齿板」项目的加强版,后者也曾于2021年的日内瓦发明展比赛赢得金奖。我们欢迎受规管者及机电业界人士,在日常营运中采用我们以科技统筹(整体拨款)研发的上述及其他项目。
更积极致力实现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迫切的全球议题,严重影响天气和民生。2021年10月,政府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以「零碳排放.绿色宜居.持续发展」为愿景,并配合行政长官在2020年施政报告的承诺,勾画出本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策略和措施。
我们的能源效益事务处在能源效益和节能方面经验丰富,因此我们既有责任也有能力支持政府实现碳中和的工作。事实上,机电署是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跨部门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督导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我们一直就各种策略提供意见,例如怎样推动社会更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沿海地区关键基建设施在面对超级台风和其他极端天气时,应采取什么缓解风险的措施等问题,提供专业支援。
研究如何使用新的零碳能源,是我们碳中和工作的重要环节。气体标准事务处在规管气体安全方面饶富经验,积极参与环境及生态局辖下的「碳中和专责小组」,致力推广使用洁净燃料,并正协助进行有关在本港使用氢气作为巴士和重型车辆燃料的可行性研究。
由于香港现行法例并未就使用氢为燃料作出规定,因此我们成立了有关使用氢的内部工作小组,对氢气供应链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拟订安全标准草案、研究如何修改现行法例以制订氢燃料规管制度,以及研究如何处理跨境氢能货车的规管问题。政府计划于2023年年底开始为期12个月的氢能汽车测试,将会涵盖巴士、重型车辆和垃圾收集车。气体标准事务处已成立两支新团队,负责落实有关工作。
减碳工作的另一个环节,是以更进取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尤其是商业楼宇的能源表现。《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已订立目标,本港商业楼宇至2035年,要比2015年减少15至20%的用电量,随后更要减少30至40%用电量。只有加强商业楼宇的节能措施,才能达标。
年内,能源效益事务处检视了《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并考虑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现行法例,要求商业楼宇于进行每十年一次的强制性能源审核后,必须按在审核过程中找出的能源管理机会执行节能措施,提高建筑物能源表现。其他研究推行的措施包括要求加密进行能源审核,以及强制披露建筑物能源消耗指标。另外,我们还会考虑禁止销售最低节能表现级别以下的订明电器,换言之,在「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的某个指定能效级别或以下的产品,日后可能不准在港出售。
我们减碳工作的第三个范畴是优化区域供冷系统的表现。在能源效益事务处于东涌新市镇扩展区(东)、古洞北及洪水桥/厦村等新发展区规划及兴建更多区域供冷系统的同时,我们积极营运启德发展区域供冷系统,并持续累积系统操作经验,以及搜集更丰富的能源表现数据,以聚焦探索如何可更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方案,不断优化区域供冷系统机组的能源绩效。
深化「治未病」文化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机电安全也不例外。规管服务一直透过多种措施,包括进行以风险为本的巡查、宣传和公众教育,以及在需要时主动加强进行机电设施重点安全检查等,致力建立「治未病」的文化。我们的努力继续成效卓著,年内大部分类型的机电事故的数目都维持平稳或略为减少,例如气体事故就由2020年的179宗,下降至2021年的176宗,再创历史新低。
然而,打个医学比喻,身体没有病征并不一定代表健康。近期某些意外事故,例如一位长者乘客在港铁站洗手间内昏迷数小时后不幸离世,以及元朗中电电缆桥火警意外,都值得我们反思,即使事故看似极不可能发生,或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意外,我们都必须时刻警惕,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防范和杜绝意外事件。
我们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在年内推出了多项新措施,包括推动在村屋安装共用的中央石油气供应系统。目前,村屋用户大多自行订购石油气瓶供气,并自行个别储存气瓶,或会因多个用户同时过度储存而导致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我们于年内走访了34条村的3800多幢村屋,就用户的石油气需求和用气习惯进行抽样调查,现正提倡村屋用户使用中央石油气供应系统。我们也借此机会向村屋住户解释新系统的好处,让居民明白使用新系统不但更加方便,也可避免个别用户在石油气未用尽时已更换气瓶而造成浪费。明年我们更会就新建的村屋推广中央石油气供应系统。尽管村屋储存石油气瓶从未引致任何事故,我们仍主动出击推动新措施,这正是规管服务以积极手法提升安全的一例。
另外,我们会继续透过部门将于2022/23年举办的内部活动,例如「员工激励计划」的「治未病」建议书比赛,鼓励员工提出如何在部门日常工作中预防意外的新构思,并为业界和市民提出预防意外建议,目的是鼓励员工甚至每个人,在意识到可能发生意外时尽管说出来,特别是几乎发生事故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早消除风险,阻止事故发生。
为机电业吸引新血争取更大认同
培育新血及改善机电从业员的晋升阶梯,对机电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我们除了继续举行和参与各种为青年人而设的活动,吸引更多新血入行外,更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作,促成升降机/自动梯行业的注册工程师可透过新设途径取得《工程师注册条例》(第409章)所订明的注册专业工程师资格。这项突破是年内另一重要工作成果。
在机电署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共同努力下,后者把升降机/自动梯工程行业从业员的技能和知识,与香港工程师学会的资历要求作配对,并于2022年1月发布了两份指引,为行业从业员提供清晰途径,阐明升降机/自动梯注册工程师可以申请成为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企业会员,并在取得学会专业会员资格后,再累积一年的本地工作经验,从而成为注册专业工程师。这是提升注册工程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里程碑,有利升降机/自动梯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已在多场研讨会和透过其他业界宣传渠道,积极向从业员和工程系毕业生介绍相关指引。
我们将于2022/23年推出另一新猷,为注册气体装置技工发出新的技工注册卡,让气体标准事务处能及时更新注册气体装置技工的记录,并于发出新卡后每五年换卡一次,同时更新记录,而无须修改现行法例。更换新卡纯属自愿性质,费用全免。注册气体装置技工还可申请备有动态二维码防伪功能的电子技工卡,方便市民扫描卡上的二维码,以核证注册气体装置技工的注册资料。业界对这项新服务十分期待,我们预计服务推出时,反应会相当踊跃。气体标准事务处也会于来年推出新的自愿性持续专业进修计划,协助注册气体装置技工加强专业及技术知识。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们为参与「采电学社」计划的小学开发了一套STEAM(即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教材套,令人鼓舞。教材套旨在透过互动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可再生能源,并激发他们对洁净能源与低碳生活的兴趣。我们已于2021/22学年完成制作教材套,学校在2022/23学年即可使用。
教育局也参与我们制作教材套的工作,协助增润教材内容,使之符合小学常识课程指南的指引。我们很高兴这套「采电学社」教材有机会纳入小学课程内,而教育局的认可会增加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
我们以「同心互励」的态度,帮助业界加强实力、提升专业资格和争取更大认可,上面只是部分例子。事实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我们会本着这种精神,继续与年青人保持联系接触,促进年青人在机电业发展和向上流的机会。
与内地及国际合作的里程碑
我们于2021/22年在国际合作方面达致里程碑,两位机电署高层人员获选为2021至2023年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能源工作组的领导,二人分别担任能源工作组副主席,以及能源效益和节能专家小组主席。他们作为香港代表,其任命有助提升香港在亚太区节能工作的形象,并突显本港的贡献。
我们还开展了两个由亚太经合组织拨款资助的项目,其一是研究亚太经合组织区内七个都市化城市(包括香港)减少能源强度的关键成功因素;另一项目则研究如何建立重新校验能力。由于竞争激烈,成功获得拨款资助是令人鼓舞的成绩,大会对项目的质素也期望极高。
规管服务多年来与内地对口单位保持联系,尤其与中国海关总署更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合作的例子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通报机制,透过有关机制,可查找进口本港的不合规电器和气体炉具,并进行跟进工作。
在2021/22年度,我们与深圳海关和拱北海关建立了机构合作网上平台,以密切监察由广东进口本港的石油气的质素。年内,我们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也建立了燃气安全交流平台。
能源效益事务处与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就内地与香港的能源标签技术评估要求和评级原则,研究进行互认。此外,一般法例部则参与起草《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程 — 曳引驱动电梯》参考标准文件的研究工作;这份文件是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粤港澳大湾区汇编结集的其中一章。
规管服务的策略方向之一,是「积极融入大湾区以至全国发展和参与国际协作」,这不但与我们致力拓展内地及海外合作关系的做法一致,也跟习主席7月1日的讲话相呼应,他表示「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待疫情缓和,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时,我们会重启各种实体交流和培训活动。另一优先项目是往访近邻广东和北京与上海的氢设施,进一步观摩了解氢能电池汽车和相关基建系统。
同心互励
无论是支援抗疫、执行日常规管工作、进行创科项目或是与本港和海外持份者联系合作,所有规管服务的共通点,是关顾市民的安全和福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机电署每年举办「好人好事嘉许计划」,对作出激励人心的好事及热心服务社会的员工予以嘉许,可培养以人为本和服务社会的关怀文化。
来年展望
作为政府的「创新促成者」,我们计划于2022/23年发布的规管服务「抱负、使命和信念」声明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我们还会推出新措施,鼓励创科发展,精简工作流程,支援政府近期的重组工作,努力实现碳中和,以及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
我们也希望加快安全使用氢作为燃料的工作,推出更积极进取的碳中和措施,并鼓励业界即使在疫情减退后,仍继续使用各种电子牌照和数码化服务。
过去一年本港在疫情下充满挑战,我们要感谢全体员工竭诚提供卓越服务,特别是在各项抗疫工作表现出色。我们也感谢决策局和其他政府部门指导和配合,以及受规监管者努力不懈。一如既往,我们必须感谢业界伙伴、学者、专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培训和研究机构以至市民大众支持。我们也幸得内地和海外伙伴鼎力合作,分享经验,谨致谢忱。
规管服务既有明确目标,也得到持份者全力支持,期望来年再有长足发展,续创佳绩。
潘国英
机电工程署副署长/规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