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服務回顧 – 規管服務
服務回顧 – 規管服務


一直以來,規管服務秉持「利民為本」的專業精神和敢於創新的態度,全力以赴把香港建設為安全可靠的智慧都市,為市民營造方便快捷的幸福生活。憑藉本署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在2023/24年度堅守崗位,繼續保障香港的機電安全,並為能源效益方面持續躍進發展奠下基礎,帶領各界別的持份者共同力爭實現碳中和,盡心盡力造福社羣。

全賴社會各界同心協力,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於2023年年初逐漸平息。隨着社會重回正軌,努力拼經濟、謀發展,我們於年內配合社會發展大勢,積極尋求突破。除了強化跨境及國際合作外,我們更大力推動創科發展,積極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以鞏固機電安全,並且穩步落實《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讓社會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克盡己任防範意外 誠心為民謀求福祉
非止排難於變切,亦將防患於未然。作為香港機電安全的把關者,機電署必須確保機電業界有效執行安全作業指引,從而建立抵禦風險的能力。
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對香港市民的生活,以及各層面的經濟活動都十分重要。2022年6月和2023年4月,中電和港燈分別發生電纜橋事故和供電事故。為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機電署已於年內加強對電力公司的規管,大幅上調巡查次數,並敦促兩家電力公司推行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例如加強對電纜橋等基礎設施及調試工作的風險評估。在我們密切監察其改善進度下,所有主要改善措施已於2023年年底前實施。
此外,為了減輕極端天氣對供電穩定的影響,我們定期與電力公司檢討供電設施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並跟進相應的改善措施。同時,我們鼓勵電力公司探討利用各種創新科技;例如本年度中電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全天候實時監察變電站和架空電纜的狀況,以掌握系統運行情況,提升應變能力。另外,電壓驟降或會影響升降機服務,我們因此與升降機業界建立溝通機制,遇事時通知各註冊升降機承辦商靈活調動人手,盡快恢復受影響地區升降機的運作,以減低對市民的不便。
極端天氣對機電設施構成威脅,設施老化亦會令意外頻生。因此,機電署要求業界加強管理旗下資產,定期維修老化的設施,並適時引入合適的創新科技;其中包括收集大數據進行分析,以及利用更堅固的材料和可靠的技術,確保設施與服務達至穩健的水平,從而提升管理效率。
鐵路方面,在2024年年中,機電署鐵路科聯同多個政府部門,監察港鐵公司在油麻地站隧道路段進行的大型資產更新工程,確保工程在安全合規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全方位保障鐵路安全。該次工程是香港鐵路網絡歷史上別具意義的一次資產更新工程,事前評估施工時間長達28小時,涉及近千名工作人員。在安全方面,港鐵應用智慧工地系統監察隧道內工程人員的情況,以提升工地安全。除了規劃周全有效,本署人員在問題發生前亦積極找出潛在弊病,實踐「治未病」的精神,體現了他們的專業精神。至於升降機安全,近年來,我們和市區重建局一直攜手推行「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隨着社會疫後復常,截至2024年3月,約5 100部升降機的優化工程已展開籌劃或正進行施工,其中約800部升降機已經完工。我們會繼續推行有關計劃,提升升降機安全。
展望未來,機電署會繼續做好規管者的本分,懷着底線思維,為最壞的狀況作好打算;我們會嚴謹督促機電業所有持份者切實執行所有安全作業指引,盡力排除潛在風險。此外,機電署會擔當促進跨界技術交流的角色。我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單一持份者防範意外的成功經驗,亦可以啟發整個業界。我們會積極分享不同經驗,與業界攜手邁向「零意外」。
全力邁向碳中和 積極開拓新能源
為全面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機電署在推動節能減碳方面不遺餘力,以力爭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達致目標,我們不單積極開發潔淨能源,亦鼓勵業界採用創科方案減省能源消耗,同時加強節約能源的公眾教育和宣傳,加快減碳步伐。
在綠色運輸方面,機電署在2023/24年度審視有關氫燃料技術試驗項目安全和技術的文件,並向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提交建議。工作小組根據此原則上同意14個試驗項目的申請,包括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氫能源有軌電車、工地氫能發電設備等。當中,全港首個加氫站已於2023年11月30日正式啟用,全港首輛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也是本港首輛氫能車輛,亦於2024年2月25日投入載客服務。
我們參考國內外相關法規和標準,諮詢專業團體、業界和持份者的意見,以及考慮香港實際情況後,於年內發布了三份技術指引,即《氫燃料車輛及維修工場實務守則》、《加氫站實務守則》和《香港氫氣裝置定量風險評估研究指南》。該等指引作為本地應用氫能的暫行標準,為香港氫能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希望有關最新發展能起牽頭作用,推動業界廣泛利用氫能,讓氫能使用在香港日漸普及。
在節能綠建方面,為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機電署與環境及生態局開展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的準備工作,並於2023/24年度進行業界諮詢。大多數持份者表示支持建議修訂,為實現《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願景共同努力。
政府一直帶頭在不同建築物和設施應用可再生能源,更在機電署總部大樓推出「太陽能發電建築先導計劃」,為大樓提供綠色電力,並探討在其他公私營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要實現碳中和,必需全民參與節能減碳。為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我們在2023年9月推行「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第四階段,該計劃共涵蓋11類產品,相關家用器具共佔住宅總能源消耗量約八成。預計在全面實施第四階段後,每年可節省約11億度電,相等於每年減少約72.5萬公噸碳排放。
啟德區域供冷系統亦有新發展,第三座廠房於2020年開展建造工程,預計於2024年分階段啟用。預計整個供冷系統全面投入運作後,每年可節省高達1.38億度電,相當於減少排放96 500公噸二氧化碳。展望未來,我們會繼續推動節能環保,與社會一同力爭碳中和。
善用創科加強規管帶領業界敢「創」敢為
機電署銳意推動本港創新科技(創科)發展,除了提升數碼化能力和推動數碼化轉型外,我們亦鼓勵機電業界採用創科解決方案,優化服務,突破界限。我們於2022年11月推出升降機及自動梯數碼工作日誌,以實現工作日誌數碼化,便利各持份者共同監察維修保養工作,提升升降機及自動梯的管理成效。系統自推出以來,獲得升降機及自動梯的負責人和升降機及自動梯業界,以及物業管理業界的廣泛好評,採用率亦穩步上升。
隨着行業逐步數碼化,數碼工作日誌所收集的數據可轉移至機器學習平台,有助大數據分析。這項發展讓我們可以精準投放資源,亦可更快捷和準確地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癥結。我們正積極優化數碼工作日誌的功能,包括開發「升降機及自動梯狀況分析系統」。該系統對收集所得的升降機及自動梯主要部件相片進行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從而檢視該些部件以至升降機及自動梯的健康狀況,並經由數碼工作日誌平台,發放分析結果予升降機及自動梯的負責人、承辦商和機電署人員作適切的跟進。系統預期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我們亦計劃把有關技術擴展至其他機電系統。
機電署一方面積極應用創科方案,另一方面致力向業界推廣創科應用,並以身作則,鼓勵機電業界研發更多有潛力的創科項目,以提升行業安全。年內,我們透過「機電創科網上平台」收集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以及機電業界的服務願望,並邀請創科界別(包括初創企業和大學)提出相應的創科解決方案以作配對。我們也為成功配對的創科願望和方案進行實地試驗,以促進和推動創科的研發和應用。
此外,我們於本年度完成研發「氣體管道健康智能預測模型」,模型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和預測樓宇氣體立管的健康狀況。在2024年1月,我們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簽署授權協議,允許他們利用該模型監察氣體立管的健康狀況,並制定預測性維修計劃,以提升氣體安全。
未來,機電署會繼續在推廣創科方面擔當核心角色。對內我們會積極採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加快工作流程,同時提升規管服務的水平;對外方面,則會繼續與多個界別合作,推動新科技應用,並協助不同持份者物色合適和實證有效的創科方案,敢創敢為,惠澤社會。
深化跨境協作 聯動國際業界
機電署年內繼續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積極連繫內地與國際社會,促進規管機電安全和提升能源效益。除了與內地分享規管經驗外,我們亦不斷深化雙方的合作,以達致兩地互聯互通。此外,我們力爭在區域組織中擔當重要角色,向世界展示創科理念。
本年度,機電署在香港舉辦了兩項重要活動,分別是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數據及分析專家小組會議,以及東南亞國家聯盟重新校驗能力培訓工作坊,吸引了多位國家和地區專家出席。會議集中討論亞太經合組織的能源供需概況和目標進展,以及新能源技術的數據收集;而工作坊提供平台,讓參與者就重新校驗分享見解、經驗和技術應用。我們透過這兩項活動與不同經濟體互相交流機電行業發展的資訊,同時展示香港和內地的最新發展,以促進國際協作。
除了上述活動外,今年我們更首次主辦第71屆國際纜車監管機構會議。會議匯聚29名來自13個司法管轄區的國際纜車專家,交流有關纜車系統的最新資訊及發展。此外,我們會聯同國家鐵路局於2025年舉辦新一屆國際鐵路安全議會年度會議,續向世界說好國家和香港的故事。
在與內地協作方面,機電署與國家海關總署(海關總署)的合作在年內已踏入二十周年。我們不但舉辦了《機電產品安全及能源效益合作安排》簽署二十周年慶典,更在典禮現場設置回顧展覽,展示雙方的合作歷程、成就和未來展望。
另外,我們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本年度探討建立新的伙伴合作,加強共同推動氫能發展、燃氣安全、家用電氣產品安全、機械裝置安全、電氣產品安全、產品能源效益、碳足跡、碳標籤、計量、標準對接等範疇的合作與交流,以提高內地與香港在相關設備的質量管制和安全監管的水準。
在海關總署的襄助下,機電署於2023年與內地電商平台達成合作意向,並在年內試行為香港用戶屏蔽不符合香港安全規格的適配接頭和拖板的訂購網頁頁面,以免市民購買不合規格的產品。我們與內地機構和國家機關緊密合作,進一步保障機電安全。
機電行業育人才 多管齊下添新血
機電業是社會的重要支柱,培育機電後進更是香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此,機電署不但廣納菁英,還藉着資歷認可和持續進修的制度,確保機電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以傳承,同時提升行業的專業形象。
時代更迭,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有人指世界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機電署依然以培育未來機電人才為己任,我們鼓勵青年人開闊眼界,接受新思維、新方法。對外方面,我們年內舉辦了多場外展活動,一共到訪627所學校,當中包括431所幼稚園、107所小學、84所中學、5所專上學院和培訓機構,並透過機電青少年大使計劃及多項青年推廣計劃,向年青人推廣機電安全、能源效益和機電業發展。另外,繼2022/23學年推出小學STEAM教育套件後,我們與教育局和能源諮詢委員會合作,開發了一套中學STEAM教育套件。該套件在2023/24學年正式納入中學課程,讓學生通過互動學習了解可再生能源,並引發他們對清潔能源和低碳生活實踐的興趣。對內方面,我們為年輕員工提供多元的參觀和交流機會,以裝備他們作更全面的發展。
在業內培訓與註冊方面,由2023年7月3日起,註冊車輛維修技工可透過「過往資歷認可」機制,直接獲發相關服務類別的第三級資歷證明書。此外,車輛維修技工自願註冊計劃亦接納透過汽車業「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取得,並獲「職業資歷階梯」確認的第三級資歷,作為認可註冊資歷。有關舉措有助進一步提高車輛維修技工的專業水平,同時讓經驗豐富但未取得正式資歷的技工進入體制。
另外,機電署已推出「家用冷氣機輕度易燃雪種處理工程人員自願註冊計劃」,旨在提高輕度易燃雪種家用冷氣機的安裝及維修水平,並提升行業形象。未來,我們會繼續推動業界不斷求進,提升從業員的質素和形象,為公眾和消費者帶來裨益。
來年展望
無論是在疫情期間,還是在疫情過後,機電署依然竭誠謹守崗位,致力提升行業安全和質素、推廣能源效益,以及採用綠色能源方案,務求令各方面的工作盡善盡美。我們深信可靠的機電服務能讓市民安心生活,而推進創科發展可為大眾譜寫幸福的未來。
今年,機電署克服重重挑戰,聯繫各界,與受規管者、業界伙伴、學術界、專業團體、非政府組織、培訓機構和公眾攜手合作,一同謀發展、謀幸福。我們衷心感謝機電署全體員工和所有持份者的鼎力支持。
展望未來,我們會繼續竭盡所能,發展創新科技,並聯同業界和大灣區伙伴戮力以赴防範事故和實現碳中和。我們亦會積極向年輕一代宣揚機電安全和能源效益,以及為行業注入新血,傳承智慧,共創新篇。我們希望來年繼續與大家一同努力,共建更宜居宜業、更有希望的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