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服務回顧 – 營運服務
服務回顧 – 營運服務


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在2023/24年度再錄得穩健增長,總收入由2022/23年度的89.11億港元增加至2023/24年度的92.81億港元,增幅為4.2%。收入回報率輕微下降至1.5%,符合我們收回成本的營運原則,讓客戶能把更多資源投放於公共服務。回報率下降的另一原因,是我們為客戶提供各項增值服務,包括免費的創新科技(創科)方案,以支援客戶在優化服務、數碼化和減碳方面的工作。

又一碩果纍纍之年
營運基金在2023/24年度取得豐碩成果,其中有幾項發展尤為突出。首先,我們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簽訂全新的服務水平協議,為原先由私營承辦商進行維修保養的150部車輛提供維修保養服務,反映我們的服務優質,具競爭力。
另一項重要發展,是我們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就訂立服務水平協議展開討論。有關協議不僅涵蓋醫管局轄下所有新的附表1醫院,還適用於新的附表2醫院,讓我們可早在醫院項目的設計階段便開始提供服務,包括就智慧醫院功能提出建議、進行技術審核,以及支援醫院的測試和校驗工作,從而為日後的機電設施操作和維修服務作更佳準備。我們正進行有關討論,期待在2024年與醫管局達成新的服務伙伴關係。
作為政府的「創新促成者」,機電署最初以增值服務形式為客戶提供各項創科方案,如今已發展成商機。舉例而言,我們在荔枝角收押所重建計劃中,引進智慧監獄方案的元素,把老舊的收押所改造成現代化的懲教設施。現在很多客戶都視創科項目為部門未來發展的必要投資,證明我們的努力卓有成效。
年內我們再次贏得多個本地和國際獎項,涵蓋科技、工程、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服務等範疇。值得一提的是,機電署的創科項目在2024年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七項金奬、十項銀奬和四項銅奬。我們也獲得2023年香港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和2023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這是對機電署在推行知識管理和建立創新文化方面所作努力的肯定。
此外,2023年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以10分為滿分,員工滿意度評分為7.7分,回覆率為55%,兩者同創新高。有句話說:「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客戶。」我們會繼續努力,力求在2024年年底進行的下一次客戶意見調查,取得更高評分。
構建經濟蓬勃的智慧城市
營運基金致力協助實現《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所提出「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的目標。我們的智慧城市項目和機電工程支援服務,既可提高客戶的運作效率,也可滿足社會需要。
政府近年的首要工作是加快疫後經濟復蘇,其中一項舉措是舉辦吸引遊客和本地市民的活動。我們在年內為多項活動,包括於2024年2月在15個場地舉行的農曆年宵市場,提供臨時電力供應及照明設施、智能人流監察及管制系統,以及現場機電支援,確保活動得以順利舉行。2023年9月,我們為灣仔「海濱藝遊坊」活動提供緊急支援,解決攤檔的供電問題。我們亦為在其他地區舉行的「香港夜繽紛」活動提供技術支援,協力締造熱鬧氣氛,振興本港夜間旅遊經濟。
對駕駛者而言,2023年5月起實施的「易通行」系統是政府在各條收費隧道落實不停車繳費的一大突破。我們協助確保系統準確穩定,把本港行車隧道的運作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提升至新水平。
其他智慧城市項目亦為市民和基建設施帶來更佳保障。其中,「政府物聯通」已成為各物聯網系統的骨幹,有關物聯網系統包括監察行人隧道水浸情況及向行人發出警報的智慧渠務方案;監測海面水位變化和洪水狀況以保護重要基礎設施免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智慧防洪監察系統;以及保障工人安全的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此外,為拯救生命,我們建立遠足人士安全系統,利用「政府物聯通」基建設施傳送身處偏遠地區的行山人士所發出的緊急信號和位置數據。我們也運用無人機巡視偏遠地區及檢查設於高處的基建設施和設備,以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前線人員的風險。
我們已在「機電創科網上平台」增設名為「機電創科彙集」的新平台,介紹上述多個項目,協助客戶和業界迅速找到他們所需的實證有效方案。「機電創科彙集」目前展示逾50個成功項目,有助扶植初創企業、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以及擴展創科市場。
人工智能在策略計劃中舉足輕重
營運基金第三個五年策略計劃的目標是實現「機電3.0 ― 智能機電」,2023/24年度是第三個計劃的首年。我們欣然報告計劃進展良好,提前實現部分里程碑。
事實上,我們於2022年已觀察到人工智能崛起,並把其納入第三個五年策略計劃作為必要部分。人工智能會在大量機電系統中發揮重要角色,以優化能源效益、實現預測性維修保養和加強眾多其他客戶服務。年內,我們的人工智能督導小組推出《人工智能行動綱領》,以「知、行、合、一」為四大支柱:即提升員工能力、落實試點項目、促進各種協作,以及制訂標準與指引。我們也成立了新的人工智能小組,協助各策略業務單位在維修保養服務中融入人工智能。此外,我們順利舉行首屆「節能AI大比拼」員工比賽,並促成28個試點項目,成績令人鼓舞。隨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發展,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方案和其他新技術的應用必定會不斷增加,為邁向智能機電創造良好條件。
深化合作
我們歷來與本港及內地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簽訂多份合作備忘錄,在2023年更再接再厲,簽訂兩份新的合作備忘錄,一是與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建立新的策略伙伴關係,二是與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省建設科技與標準化協會共同推動綠色建築機電系統技術和人工智能標準的發展。
目前,我們與內地的合作集中在技術培訓和創科方面,但我們亦會就內地擁有優勢的其他範疇尋求合作,包括電動車、氫燃料汽車、電池、太陽能板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此外,內地有不少設備完善的「機電裝備合成法」工廠,亦是我們的合作對象。
人工智能是內地另一擁有優勢的範疇,我們希望與大灣區的機構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發展方面深化合作。我們的人員亦於年內到訪巴塞羅那、日內瓦和墨爾本等城市,參與當地的尖端科技會議和比賽,分享香港的成功故事,並學習世界各地的經驗。
愛護環境 以人為本
節能減碳繼續是我們的另一重點工作範疇,目標是協助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具體工作包括為政府建築物內的機電設施落實更多節能項目,以及為政府車隊添置更多電動車。我們更於2023年成為政府氫燃料重型汽車試驗計劃的技術顧問,協助把新能源汽車引入香港。
運用人工智能優化能源效益的方案在年內取得良好進展。例如我們自行開發了ChillStream®系統,應用於公共衞生檢測中心及醫管局轄下醫院的製冷機組,為客戶節省大量能源。此外,為保護環境,我們逐漸把使用高全球變暖潛能值雪種的冷凍設備,更換成使用低全球變暖潛能值雪種的設備。我們也嘗試使用再生雪種,以減少浪費。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機電署總部大樓會參與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太陽能發電建築先導計劃,該計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和物料,以助香港實現碳中和。
要建立「惠民生添幸福」的社會,必須以市民所需為先;這一直是我們研發上述各種智慧城市項目的優先考慮,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例子就是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醫院於2023年成功推出放射診斷、內視鏡檢查、睡眠測試和微生物化驗服務,大幅縮短醫管局病人的輪候時間。我們協助進行相關機電工程,讓醫院能按時推出新服務,造福市民。
2024/25年度展望
營運基金計劃在2024/25年度,透過應用創科等措施把生產力提高百分之一,從而減低客戶收費。在業務增長方面,我們感到樂觀。營運基金期待與醫管局達成服務水平協議,為醫管局新建和重建的醫院提供技術諮詢服務,並延長服務水平協議,涵蓋隨後的操作和維修保養,以及諮詢服務。此外,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系統及其相關的基建設施將於2024/25年度開始逐步投入服務,並帶來新的商機。我們的團隊也會為2025年11月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提供技術支援,屆時香港會承辦八項賽事。我們會協助為全港的運動場地及設施進行優化工程,為這項盛事作好準備。
一如以往,我們的見習技術員會繼續參與世界級賽事。機電署兩名見習技術員分別於「空調製冷」和「電氣安裝」項目獲選為香港代表,並會於今年九月赴里昂參加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此外,因應人工智能和「機電裝備合成法」等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增加,我們正計劃更新機電署八份《優良操作和維修作業手冊及指引》。
感恩與謝忱
我於1995年加入機電署,多年來有幸見證營運基金轉型成為一個既成功又以客為本的機電服務提供者,並肩負政府的「創新促成者」角色。營運基金的成功蛻變和持續穩定表現,實在有賴常務委員會和各個決策局的指導、員工的出色工作,以及各商會、業界伙伴、學術界、專業團體、培訓及研究機構等的鼎力支持,我們對各位深表謝意。我們亦衷心感謝客戶的信任,以及本港、內地及海外合作伙伴的支持。
我很感恩及榮幸有機會為營運基金服務,謹祝營運基金在第三個五年策略計劃下再創高峯,不負公眾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