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故事

Image 1

2023年9月初,香港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多區出現嚴重水浸,大量公共設施受損。市政工程部高級工程師劉繼忠先生(右三)帶領團隊,主動為客戶和市民提供緊急支援服務。服務該部別18年的一級監工鄭亞興先生(右一),是其中一位在暴雨中奮戰的團隊成員。

仇永安先生(中)和團隊從未想過會在新界消防通訊中心的機房內度過冬至和聖誕,監控和確保空調系統維持無間斷運作;但他們憑藉拼搏精神,堅守崗位,不負所託。仇先生分享從事件所得的經驗和體會。

Image 1
Image 1

近年人工智能發展突飛猛進,啟迪了衞生工程部人員自行研發ChillStream®人工智能製冷機組優化系統。研發團隊再次聚首一堂,分享他們的研發心得。

荔景紀律部隊宿舍共有三座,其中一座的居民可能還記得在2024年1月19日曾暫停供水數小時,傍晚卻隨即恢復供水。然而,他們不知道一支由綜合工程部朱豪賢先生(中)帶領的團隊,在隨後兩周馬不停蹄地默默耕耘,確保供水系統正常運作。

Image 1
Image 1

家居氣體事故的成因與市民的氣體安全意識密切相關。用戶缺乏安全意識,或受到坊間流傳的失實資訊誤導,都容易導致氣體事故發生。因此,機電署多年來致力透過各式各樣的宣傳方法,向市民傳遞正確的氣體安全資訊。

2023年,香港分別於8月有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及9月的歷時最長黑色暴雨警告。在接連出現的極端天氣中,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廠房的運作並未受影響,實有賴日常嚴謹的監管和事前的充足準備。能源效益部人員在暴雨期間全程監察廠房的情況,確保一切運作正常。待雨勢減弱,團隊立即動身前往各個區域供冷系統支站,檢視設施的狀況,以策安全。

Image 1
Image 1

時至今日,發展氫能已成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新技術選項。 氫能極具潛力,可用於發電、交通運輸、工業等多個範疇, 以取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傳統化石燃料。

2023年9月7日深夜,黃大仙港鐵站因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水浸,大量雨水湧進車站大堂、月台、路軌甚至行車隧道,對站內設施造成極大破壞,並令車站運作完全停頓。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續16小時35分鐘,直至翌日下午才除下。

Image 1
Image 1

能源效益部於2023/24年度主辦多項國際活動,包括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數據及分析專家小組第35次會議,以及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盟)重新校驗能力培訓工作坊,並邀得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出席。 兩項大型活動前者討論能源供需概況和進展,以及新能源技術的數據收集;後者則分享重新校驗技術應用的見解和經驗。

柴灣康翠臺電掣房的氣體爆炸事故導致電力供應中斷,黃沛良先生和他的團隊克盡厥職,竭誠為民,完成調查的本份後,更多走一步全力協助復電工作。

Image 1
Image 1

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在2023年推出《人工智能行動綱領》,為邁向智能機電創下新的里程碑。高級工程師黃偉達先生(左二)與團隊全力以赴推展綱領的工作,且聽黃先生闡釋綱領下的策略和行動,以及該綱領如何引領我們進入機遇處處的新時代。

國際纜車監管機構會議是一個國際非商業性的閉門會議,每年由世界各地不同的纜車監管機構輪流舉辦。第71屆國際纜車監管機構會議是在疫情後首次舉行的實體會議,也是香港自2007年成為機構會員以來,首次以主辦城市身分統籌的會議,意義尤其重大。

Image 1
Image 1

機電署團隊多年來努力耕耘、詳細籌劃,作好全面的技術準備,成就本港首個不停車繳費系統投入服務。且聽邊境及運輸工程部葉偉良先生娓娓道來該系統背後的故事。

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 減低氣體事故的風險

除了執行日常規管工作外,氣體標準事務處工程師夏楚盈女士在年內積極推展公眾教育,善用不同渠道加深市民對氣體安全的認識,又主動接觸少數族裔、獨居長者等羣體,向他們灌輸正確使用氣體用具的知識。夏女士亦不忘開拓新的宣傳渠道,讓更多市民了解氣體安全的重要。

在2023/24年度,夏女士為少數族裔人士和外籍家庭傭工舉辦共三場氣體安全講座,講解使用氣體煮食爐等家用氣體爐具的安全要點。其中一場講座令夏女士印象特別深刻,對用戶安全意識的問題加深了解。她說:「我發現有些外傭缺乏在使用氣體煮食爐方面的安全意識,這很可能源自於她們的僱主,例如僱主忽視了保持空氣流通的重要,在夏天使用空調時把全屋窗戶關上,在煮食時也沒有開啟廚房的抽氣扇或抽油煙機,把廢氣排出屋外,造成室內一氧化碳水平上升。外傭可能跟隨僱主的錯誤做法,便會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增加。」

此外,她留意到有不少僱主吩咐家傭於煮食前在爐面上放置非原廠配件,例如「節能環」、錫紙覆蓋物等,以節約能源和保持爐具清潔。然而,加裝這類配件非但無助節能,更可能引發意外。夏女士透過連場講座釐清有關謬誤。她希望參與講座的少數族裔人士和外傭日後也會向親朋好友以及僱主傳遞正確的信息,從而減低意外發生的機會。

在地區工作方面,夏女士積極參與地區防火委員會定期舉辦的氣體及電力安全講座,並在講座中向地區人士講解相關安全守則。年內,夏女士亦組織氣體安全義工隊,義工隊與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合辦外展活動,探訪荃灣福來邨的獨居長者,派發氣體安全單張和紀念品,並向他們講解家居氣體安全資訊。

除了舉辦講座和外展探訪活動外,夏女士亦在本年度採用新的宣傳渠道,務求把氣體安全資訊更有效地傳遞予市民大眾。夏女士與電視台資訊節目部緊密洽商,製作了一輯有關「GU」標誌及氣體安全的宣傳片,並安排在黃金時段的資訊節目中播出。夏女士更邀得氣體業界專家在節目上講解家居氣體安全貼士,並提醒觀眾應購買附有「GU」標誌的住宅式氣體用具,因為「GU」標誌代表該等用具已獲得氣體安全監督批准,使用安全得到保障。另外,考慮到網上購物日益普及,她透過節目提醒市民在境外或跨境網購平台購買沒有「GU」標誌的氣體爐具,既有安全風險,更有機會觸犯法例。

夏女士表示:「未來,我們希望加強公眾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大眾對氣體安全的意識,目標是把家居氣體事故的風險降至零。」